第七十八章 得要权_灭清:从活捉皇太极开始
笔趣阁 > 灭清: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> 第七十八章 得要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十八章 得要权

  当年戚继光抗倭时,文登营等于是前线指挥部,曾留下不少墨宝,还曾赋诗一首,周启早就想过来看看了,一直忙的没时间,好不容易来一次,如何能不去一观。

  先到南门,只见门额内外各嵌石匾一块。

  内刻‘齐东重镇’,外刻‘东方名藩’。

  周洪谟在一旁介绍:“此为嘉靖三十二年戚帅巡视文登营时所书,原稿不知所踪,应是被人收藏,尚有诗一首,刻于军营前,侯爷若欲观之还需前往军营!”

  周启点头:“那就去军营看看。”

  于是一群人又到了军营。

  文登营的军营不小,只是房屋校场都有些破旧,地上还有洒扫过的痕迹,显然临时打扫过卫生了,营中的军兵多为老弱,一個个衣甲破烂,眼神麻木。

  周洪谟引着周启来到一块巨石前,只见上面刻了首诗:

  冉冉双幡度海涯,晓烟低护野人家。

  谁将春色来残堞,独有天风送短茄。

  水落尚存秦代石,潮来不见汉时槎。

  遥知百国微茫外,未敢忘危负岁华。

  周启看着诗句,有点想不通。

  继戚光不是武人吗,怎么还会写诗?

  而且写的诗还不少。

  这他娘的不科学啊,卫所的这些世官虽然文化水平都挺高,但也就是读的书多点,文采什么的基本不用想,世袭武官哪有那种东西,不要说世袭武官。

  就算是那些考中进士的文官,能写好诗的也没几个。

  戚继光一个世袭的武官,不但写诗,而且写的相当有水平。

  怎么能不让人惊讶。

  岳飞也会作词,一首《满江红》传唱了千年。

  周启忽然觉得,文官武将的界限似乎不那么分明了。

  文采这种东西,未必就只有读书人才有。

  这玩意好像是天赋,不是努力就能有的。

  比如李白,再比如苏轼,唐宋的读书人比他们努力的肯定不少,但在诗词一道上,成就超越他们的却没有几个,甚至能比肩的都是凤毛麟角。

  戚继光能作诗,想来应该也是天赋。

  周启默读了几遍这首《过文登营诗》,也想即兴赋诗一首。

  奈何腹中空空,搜肠刮肚也憋不出一个屁来。

  看过了戚继光的诗,又吩咐周洪谟召集军兵检视之。

  周洪谟不敢不从命,硬着头皮将营中军兵召集起来。

  看着下方四百多个老弱残兵站的稀稀拉拉没个样子,周启着实无语,好在没骂人,也没鞭人,只是申饬了几句:“兵者,国之重器也,不可不修,不可不察也。今倭患虽绝,却有东奴未平,登莱之兵负后援之责,岂能解兵卸甲废驰至此,回头要好生整饬营伍,裁撤老弱之兵,择其精壮操训之,坚胃胄、利兵戈,识战阵、知战法,以待朝廷征召。”

  周洪谟勉强道:“卑职从命!”

  周启训示一番,这才去了守备府。

  心里却在琢磨,怎么跟皇帝要权。

  一个成山卫太小了,官册上的人口还不到一万,就算把隐户加上,也不过数万口,能干多少事情,不但人口少,地也少,若是能将文登营攥在手里,则事大有可为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cn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cn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